《作者簡介》陳恩加 肌張力異常訓練師/ 北藝大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恩加是台灣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博士,也是目前亞洲唯一的肌張力異常訓練師。她師承肌張力異常權威法里亞斯博士,且是首位取得法里亞斯技巧認證的訓練師,同時也是肌張力異常專書《無限》的中文譯者。
音樂家的肌張力異常(Musician’s Dystonia)長期以來一直未受到重視,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對於這個病症的病理機轉仍不明,再加上治療不易,因而長期被忽視。近年來,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有越來越多關於肌張力異常的資訊在網路流傳,但其中有許多資訊與病患真實呈現的狀態不一致,這樣的資訊不僅會讓患者更加自責,並且更增添復原的難度。
關於肌張力異常的病理機轉,現有的理論是根據1996年所做的一個研究,這個研究讓夜猴在實驗室中執行手部的特定動作,夜猴必須持續執行一直到準確度低於百分之五十,接著研究人員觀察其大腦皮質中手指的分布地圖,進而得出一個結論:重複動作會導致肌張力異常。然而,在這樣的實驗中並未將下列因素列入:我們要如何逼迫夜猴做不屬於牠們天性的動作達數千次,還有讓牠們待在與自然環境不同的明亮實驗室中。以這樣的結論為基礎,就是將這些因素摒除在外,並且排除了所有情緒的因素,把夜猴當作機器人,也把我們當成機器人。
一般認為職業音樂家才會得到肌張力異常,事實上業餘的演奏者也會得到這個病症,而且案例遠多於我們所知;也有些人認為是因為練太多,或是做了錯誤的動作,所以導致肌張力異常。然而,在我們身邊多的是每天練很久的演奏者,怎麼他們都沒患病,反倒是兩三天才練習半小時的業餘演奏家患病呢?在我們的學生中,有許多學生一直都用姿勢不良的方式演奏,但他們也沒有得到肌張力異常。
筆者近年跟隨治療肌張力異常的權威法理亞斯博士(Joaquin Farias)學習,在法理亞斯博士所接觸的三、四千名患者中,不乏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這些演奏者的技巧早已在一般人之上,如果要說是因為錯誤動作而導致肌張力異常,那就更不應該是那些在國際舞台上的著名演奏者了。有些患者因為壓力(換老師、改變基本動作等)或一些事件(親人離世、癌症、失婚等)而引發肌張力異常,但也有些患者什麼都沒做,只是在沙發上看電視,然後就發生了。
法理亞斯博士在他的著作『無限』(Limitless,中文版明年即將出版)一書中,提出關於肌張力異常的一個新理論,這個理論是根據他個人實務治療患者的經驗中所推演出來的。他認為肌張力異常是由於大腦中發生某種意外(可能是由於情緒、壓力,或是不明原因所引起)而產生的一連串反應,他將其稱為『 皮質衝擊』 (cortical shock) ,因而影響到運動控制的層級,導致某些神經線路出現休眠,造成患者無法自主控制肌肉。在他的經驗中,肌張力異常的皮質衝擊出現在右半腦,由於右半腦的功能低下,使得兩個半腦之間的聯繫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動作的控制。
談到這裡,究竟肌張力異常可否預防?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無法阻止在人生中所發生的意外。剛罹患肌張力異常的音樂演奏者,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是我造成的』,可能是錯誤的演奏方式或是不良的基本動作所造成,因而花上更多時間不斷地練習,他們認為努力改正動作就能改變一切。然而,『自責』卻成為多數患者在患病期間最大的心理壓力,因而影響到復原的狀況。事實上,肌張力異常並不只是動作的問題,而是兩個半腦之間的協調出現問題,其治療方式需要許多面向的協助:適當的動作指引、良好的休息及飲食、穩定的情緒狀態以及正常的社交生活等。
目前對於肌張力異常的治療已有一些新的展望,它不再是無法治療的絕症,而是可以透過動作訓練逐漸恢復功能,也期盼未來國內能有更多肌張力異常相關的研究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