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痙攣
眼瞼痙攣的主要特徵是眼輪匝肌不自主、反覆的收縮,導致眼瞼緊閉,進而影響到視線。認識眼瞼痙攣的症狀和早期徵兆,有助於患者能儘早尋求醫療的協助。早期診斷和介入治療對於患者的症狀管理至關重要,並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A Better Future
我不喜歡把肌張力異常復健的過程稱為長期奮戰,這樣的說法好像患者沒有認真對抗,沒有想盡辦法贏過病魔(只有恢復功能的那些人才是贏家),所以才輸給這個疾病。「與肌張力異常共存」沒有輸贏的問題,我們不需要戰勝病魔,而是接受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音樂家的肌張力異常~鋼琴
受肌張力異常影響的鋼琴演奏者,在受訓前、受訓後15 天和受訓後90天的變化。
呼吸練習/關於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異常不只是單純的動作障礙,患者除了有動作問題之外,往往會有睡眠、消化、賀爾蒙、焦慮或是無法專注等其他問題。因此,規律的呼吸練習可以調節我們的神經系統,當自律神經的狀態較為平衡時,動作障礙的症狀就會減少,焦慮的感覺也會降低。
快速調整神經系統的基本練習(Stanley Rosenberg)
這支影片中介紹的基本練習是由Stanley Rosenberg發明,它可以快速地刺激神經系統,讓交感、副交感神經回復到平衡的狀態。肌張力異常的患者大多都有副交感神經低下的問題,因此在復健的期間,除了動作練習之外,增進神經系統的平衡也是必要的練習。 這個練習不限於肌張力異常患者使用,身心狀況不佳的朋友(慢性壓力、焦慮、憂鬱傾向、呼吸困難)也可以試看看。
從肌張力異常談手指獨立性(二)
手指獨立性對於從小就學音樂的我來說絲毫不陌生,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手指獨立性讓我的手能靈巧地在樂器上移動,但為什麼患有肌張力異常的演奏家會因為一個手指過度收縮而完全無法演奏呢? 因為在神經支配、肌肉結構等各種因素交互影響之下,手指並不可能達成真正的獨立。
鋼琴家的酷刑—談手指獨立性(一)
在音樂歷史中,最著名追求手指獨立性的例子,當屬浪漫時期的作曲家舒曼了。十九世紀席捲而來的炫技風潮,帶起一股追求技術的狂熱,也間接推升了演奏者對於手指獨立性的需求,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然而,手指真的能獨立嗎? 還是這樣的獨立性不過是個假象?
『你過的好嗎?』―如何面對肌張力異常的復健
目前最新的研究已從核磁共振的影像中,找出健康大腦和肌張力異常大腦的不同之處,而這樣的生物標記將會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說明了肌張力異常不只是一種動作障礙或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大腦的損傷。
失控的嘴―淺談嘴型肌張力異常
在嘴型肌張力異常的診斷上,除了臉部肌肉和嘴唇之外,其餘的部分包含舌頭、咽喉、橫膈膜及氣流的運用都在身體裡面,其判斷的標準唯有仰賴聲音,於是「看不到」成為診斷上最大的障礙。
第一本肌張力異常的中文翻譯書
『無限』是法里亞斯博士於2016年的著作,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他自己從治療九百多位患者中所發展出來的肌張力異常新理論,第二、用患者的實際案例來說明肌張力異常的多樣性及複雜性,第三、關於新理論的定義與治療的實際操作概念。